在当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功能安全成为整车厂及其供应链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ISO 26262》作为专为道路车辆电气/电子系统制定的功能安全国际标准,已广泛应用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领域。本文围绕ISO 26262功能安全如何实施ISO 26262功能安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两个主题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实践延伸讨论ASIL等级评估的核心步骤,为开发团队构建符合标准的功能安全架构提供详尽参考。
一、ISO 26262功能安全如何实施
ISO 26262标准的实施并非单一动作,而是一个涉及组织管理、技术流程和工具方法的系统工程活动,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安全设计和验证流程,降低功能失效带来的风险。
1.安全文化与组织体系建设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功能安全管理部门,明确Functional Safety Manager(FSM)职责;
制定安全方针和流程规范,建立覆盖研发、采购、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对硬件、软件、系统架构、验证工程师提供标准化功能安全培训课程。
2.项目层级安全计划制定
在产品概念阶段,需编制《功能安全计划(FSP)》文档,明确项目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安全活动和负责人;

明确安全活动的输入与输出,如Hazard Analysis and RiskAssessment(HARA)、Technical Safety Concept(TSC)、ValidationPlan等;
实施Gap分析,识别现有开发流程与ISO 26262的差距,并进行流程裁剪(Tailoring)。
3.功能安全开发流程落地
系统层面:进行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HARA),确定每项功能的ASIL等级,并制定系统安全需求(SSR);
硬件层面:在Hardware Design阶段,执行Failure Modeand Effects Analysis(FMEA)、FaultTreeAnalysis(FTA)等方法验证结构容错能力;
软件层面:采用基于模型开发(Model-Based Design),在软件架构中引入Watchdog、Deadman机制,并使用MISRAC等编码规范约束可预测性;
使用工具链如Ansys Medini、Siemens Polarion、dSPACETargetLink配合AUTOSAR架构实现可追溯建模。
4.安全验证与确认
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证测试四级策略,确保安全需求可验证;
验证流程应覆盖正常操作、故障注入、故障恢复等情景,使用FaultInjectionFramework进行仿真;
最终提供功能安全确认评估报告(Confirmation Measures Report),确保设计和验证过程符合ASIL目标。
二、ISO 26262功能安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ISO 26262将汽车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对应明确的输入输出文档和安全活动内容,构建了从概念到退役的全流程闭环体系。
1.概念阶段(Concept Phase)
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级的功能定义和危害分析(HARA);
明确系统功能失败时可能导致的危害(Hazard)与暴露率、可控性、严重度,综合评估得到ASIL等级;
输出《功能安全概念(FSC)》文档,制定系统安全目标(SGs)与安全需求。
2.系统开发阶段(System Development)
基于功能安全概念制定系统架构,定义技术安全需求(TSR);

明确系统内各模块的安全机制,如冗余架构、分区隔离、安全监控;
通过系统级测试用例验证SSR和TSR的实现程度。
3.硬件开发阶段(Hardware Development)
完成硬件原理图、BOM清单及PCB设计,执行硬件FMEA、FMEDA(故障模式影响诊断分析);
若ASIL等级为C或D,必须进行硬件架构指标验证,如SPFM(单点故障概率)、LFM(潜在故障概率);
输出《硬件安全分析报告》、《硬件设计验证报告》等文档。
4.软件开发阶段(Software Development)
采用V模型进行设计,实现从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模块设计→编码→验证的闭环流程;
遵循ISO 26262 Part6中定义的软件安全要求,如SW Safety Requirements Traceability;
使用Polyspace、VectorCAST、LDRA等工具进行静态分析和单元测试验证。
5.产品整合与验证阶段(Integrationand Testing)
执行产品级测试,验证系统在整车运行环境下的行为;
特别关注非预期事件处理(如传感器失效、电源异常),并测试其容错与降级机制;
输出《集成验证计划》、《整车验证报告》、《安全验证矩阵》。
6.生产与运营阶段(Production & Operation)
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安全配置参数不可更改,如通过EEPROM只读保护;
在售后运营阶段启用OTA更新机制时应执行更新安全性评估;
建立反馈系统收集产品现场安全事件并形成《现场功能安全监控日志》。
7.停用与退役阶段(Decommissioning)
安全地清除数据,断开ECU供电系统,避免误触发行为;
针对可充电电池、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制定退役拆解标准操作流程。
三、如何准确评估ISO 26262中的ASIL等级
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等级是功能安全设计中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了安全机制复杂度和验证强度。以下为评估ASIL等级的标准流程和关键判断维度:
1.建立危害模型
对车辆功能进行功能划分与失效模式识别,如“转向失灵”、“制动迟滞”等;
每种失效模式都需建立“情境-故障-后果”三维模型,如“高速行驶中转向失效导致车辆偏离车道”。
2.评估三大指标

Severity(S)严重度:判断失效导致的物理伤害程度,S1为轻微影响,S3为可能致命;
Exposure(E)暴露率:判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此危害的概率,E1为极少发生,E4为频繁发生;
Controllability(C)可控性:指驾驶者能否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1为完全可控,C3为难以控制。
3.使用ASIL等级矩阵进行分级
将S、E、C三个维度组合后,根据ISO 26262定义的等级矩阵得出ASILA\~D等级;
若SEC=SE2C3,即可为ASILC,需进行更高强度的设计与验证;
部分无安全危害的功能可判定为QM(Quality Management)级,无需功能安全活动介入。
4.多场景交叉验证
同一功能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可产生多个ASIL等级,如自动泊车在低速时可为ASILA,在高速自动变道则为ASILD;
需选取最高ASIL等级作为系统设计的主基准。
5.工具辅助评估
使用Medini Analyze、Ansys Safety Analysis、SCADE Safety等工具建模ASIL评估过程;
实现安全目标、需求、测试用例之间的可追溯性链条(Traceability Chain)。
总结
功能安全的实现不是单点动作,而是产品从概念到退役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通过严格遵守ISO 26262的各阶段开发、验证与确认流程,结合工具链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子系统在复杂道路环境中的安全可靠性。而ASIL等级评估作为该标准的核心量化工具,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安全等级目标,只有准确评估、精准设计、充分验证,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失效设计”的安全理念。企业应尽早将ISO 26262体系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闭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