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26262中文网站 > 使用教程 > 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是什么 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
教程中心分类
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是什么 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
发布时间:2025/07/24 13:29:38

  在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功能安全成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核心要求。ISO 26262作为汽车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通过系统化的流程与方法,将安全风险控制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功能安全概念与顶层架构设计是ISO 26262的核心环节,决定了安全需求如何转化为可落地的系统方案。本文围绕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是什么、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展开,深入解析其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一、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是什么

 

  ISO 26262中的功能安全概念,是指为避免电子电气系统功能异常(包括失效或性能不足)导致的不合理风险,在系统开发初期建立的安全目标、安全需求及实现策略的集合。它是连接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HARA)结果与具体系统设计的桥梁,为安全功能的开发提供顶层指导。

 

  1、功能安全概念的核心目标是“控制风险至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基于HARA分析确定的ASIL(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等级,功能安全概念需明确每个安全目标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例如,针对ASIL D级的“自动驾驶系统转向失效”安全目标,功能安全概念需定义“冗余转向控制路径+失效检测机制”的策略,确保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

 

  2、安全需求的分层传递是功能安全概念的关键特征。功能安全概念将HARA输出的安全目标分解为“系统级安全需求”,再进一步细化为“子系统级”“组件级”需求,形成完整的需求传递链。例如,整车级安全目标“避免AEB系统误触发导致追尾”,可分解为系统级需求“传感器数据需经过双重校验”,子系统级需求“感知模块需实现数据异常检测”,组件级需求“摄像头与雷达数据需进行时间同步与一致性比对”。

 

  3、功能安全概念需区分“安全功能”与“安全机制”。安全功能是直接实现风险控制的功能(如AEB的制动触发逻辑);安全机制是保障安全功能正常运行的辅助措施(如传感器故障诊断、通信校验、电源监控)。例如,安全功能“高速行驶时转向系统失效切换至备用模式”,依赖安全机制“实时监控转向电机电流与位置信号,检测异常后触发切换”。

 

  4、独立性原则是功能安全概念的重要约束。对于高ASIL等级(如ASIL C/D)的安全需求,实现安全功能的元素(硬件、软件)需与导致失效的元素在物理或逻辑上独立,避免共因失效。例如,主转向控制单元与备用控制单元需采用不同的微处理器型号、独立的供电回路,防止单一芯片缺陷导致双系统同时失效。

  二、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

 

  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是将安全需求转化为系统架构方案的过程,通过定义系统组件、交互接口、安全机制,确保安全功能可落地、可验证。其核心是在满足ASIL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平衡安全性、成本与性能。

 

  1、顶层架构设计的前提是明确安全边界与接口定义。需首先界定安全相关系统的物理边界(如ECU硬件、软件模块、通信链路)和功能接口(与非安全系统的交互规则)。例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安全相关功能(如驾驶员状态监测)需明确与信息娱乐系统的接口隔离策略,避免非安全功能干扰安全监测。

 

  2、架构分层设计需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针对汽车电子的典型控制链,顶层架构通常分为感知层(传感器、数据采集)、决策层(算法处理、逻辑判断)、执行层(执行器控制),每层需部署对应的安全机制。例如,自动驾驶系统顶层架构中,感知层需实现传感器冗余(摄像头+激光雷达)与数据校验;决策层需部署算法多样性(不同路径的障碍物识别算法);执行层需设计制动/转向的冗余执行器。

 

  3、冗余架构设计是高ASIL等级的核心方案。根据ASIL等级要求,顶层架构可采用不同冗余模式:单通道架构(适用于ASIL A/B,依赖单一路径+强化诊断)、双通道架构(适用于ASIL C/D,主备通道并行工作,实时比对结果)、三取二架构(适用于极高风险场景,三个通道中至少两个一致才输出结果)。例如,高铁列车的制动控制系统常用三取二架构,而汽车ASIL D级转向系统多采用双通道冗余。

 

  4、安全机制的集成需覆盖全生命周期风险。顶层架构需集成“失效检测-诊断-响应-恢复”的全流程安全机制:失效检测通过硬件诊断(如watchdog定时器、CRC校验)和软件诊断(如数据合理性检查、功能自测试)实现;诊断结果触发响应策略(如进入安全状态、切换至冗余路径);恢复机制则在故障排除后重启正常功能。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顶层架构需集成“电芯电压异常检测→诊断为过压故障→触发断电保护→故障排除后手动复位”的机制。

 

  5、架构设计需考虑开发与验证的可实现性。顶层架构需为后续开发阶段提供清晰的技术路径,包括硬件选型(如满足ASIL等级的MCU,支持锁步核、ECC内存)、软件平台(如符合AUTOSAR的安全岛架构)、验证方法(如故障注入测试、台架仿真)。例如,选择支持ASIL D级的MCU(如英飞凌AURIX系列),其硬件内置的安全机制可简化软件层的安全开发工作量。

  三、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顶层架构设计的关键原则与实践要点

 

  顶层架构设计需遵循系统化原则,避免局部优化导致的整体风险,同时需平衡技术可行性与成本效益,确保设计方案可落地。

 

  1、风险导向原则:架构设计需聚焦高ASIL等级需求。资源应优先投入高风险场景,避免对低ASIL需求过度设计。例如,针对ASIL D级的制动安全功能,需采用冗余架构;而ASIL A级的车内灯光控制,仅需基础诊断机制即可。

 

  2、模块化与可扩展性原则:顶层架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安全功能的独立升级与扩展。例如,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架构可将感知、决策、执行模块解耦,后续新增传感器类型时,仅需调整感知模块接口,无需重构整体架构。

 

  3、验证与确认的早期介入:顶层架构设计阶段需同步规划验证方法,定义架构层面的验证指标(如冗余切换时间、故障覆盖率)。例如,双通道冗余架构的验证需包括“主通道失效后备用通道切换时间≤100ms”的指标,确保符合安全需求。

 

  4、共因失效防控是架构设计的隐性重点。需通过架构措施减少共因失效风险:硬件层面采用不同供应商的组件、独立供电与接地;软件层面采用不同开发团队、不同编程语言;环境层面设计热管理、电磁兼容防护。例如,某车型ESC系统的主备ECU采用不同厂商的MCU,且布局在车身不同区域,降低同时受电磁干扰的风险。

 

  总结

 

  ISO 26262功能安全概念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安全策略集合,通过安全需求分层传递、安全功能与机制协同,为汽车电子系统提供风险控制框架;而顶层架构设计则是将这一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系统方案,通过边界定义、分层架构、冗余设计、安全机制集成,确保安全需求在系统层面可实现。实践中,需以ASIL等级为导向,遵循独立性、模块化、可验证原则,平衡安全性与工程可行性。通过科学的功能安全概念与顶层架构设计,汽车电子系统可在复杂工况下稳定控制风险,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核心保障。

读者也访问过这里:
135 2431 0251